第158章 加官进爵(2/1)

作者:唐宋文风书名:重生南朝 类别:历史小说
    关中的雨连续下了快一个月后,在进入元熙元年的七月份终于停了。

    虽这次关中大雨,给各地造成的灾害谈不上大,但还是有不少地方成为泽国,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的局面,为了稳定受灾百姓的情绪,不至于出现灾过后的人祸。刘义真接连以卫将军府的名义下发了十余道命令,要求受灾的郡县配合赈灾专事府修建临时住房,以安受灾百姓之心。

    此举虽然刚开始地方上无法理解,毕竟有史以来,似乎还未听过哪朝哪代给受灾百姓建房子的,最多就是分点粮食,分点儿地让他们自己想办法。

    可是随着卫将军府将告示发往各地,那些受灾百姓在知道官府要给他们修建房子后,不少人自发的到各地县衙前请愿。

    愿意配合官府一起重建家园,并不断的传扬着长安公好,宋公好的时候,那些当官的才算是真的明白。

    钱虽然花出去了,可此举让远在长安的长安公不但解决了灾后难民问题,还收获了关中人心,可谓一举两得。

    实际上刘义真这个两世为人的人,心中清楚的很。

    中国的老百姓,从古至今,历朝历代,要的就是一个和平稳定的生活。只要当官的不去欺压他们,国家每年的税收相对合理,老百姓就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,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,因为老百姓都不想给国家添乱,都知道凡事要靠自己。

    老祖宗们一直流传着一句话,家和万事兴,国安享太平。所以生在中国的老百姓,做任何事都非常的务实。所谓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那是老百姓在走投无路的时候,才会发出的呐喊。

    当然,除了以上的原因,随着元熙元年过半,关中今年的所有计划已经开始施行,为了确保未来做事的时候关中稳定,现在付出点儿也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毕竟接下来清理关中豪族的田亩,佃农除了要花大力气去整顿,还得面对豪强们联合起来后共同抵制的强大阻力,要是再来个最底层根基不稳,那是要出大事的。

    不过,刘义真在着手准备如何收拾这些个关中豪强的时候,彭城那块儿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,就是刘裕接受了晋帝的册封,已经前往建康受进王爵了。

    这一日,气晴好,长安城自打六月下了快一整月的雨之后,入了这七月只有前两下了场雷阵雨,便一直都是艳阳。

    这不,长安城内,大街巷中的槐柳树上,知了的声响此起彼伏,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得大地如同蒸笼一般。

    不少的长安居民,光着膀子摇着蒲扇,在那大树底下乘着凉。更有几个泼皮无赖啃着不知从哪儿抢来的西瓜,望着老咧嘴大骂。

    上月雨下得就跟上的银河漏了般,差点儿把长安城都给淹了。这到了七月,热得就跟火炉似得,喘口气儿都烧得慌。

    当然,也有一些豪强富户的郎主们,却没被这大热给热着,反而因为借着这毒辣的大热竟相斗富的事情,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巷。

    这不,位于霸城门处几个守城的士卒,躲在那阴凉处,边吃着手里的西瓜,边侃着长安城内这几日出现的那些个八卦见闻。

    这不,甲士兵洋洋得意的吹嘘道:“你们可不知道,昨东城的王家,把存了大半年的好些个冰坨子,分给自家周围的一些普通人家,是什么儿热,一起避避暑。”

    “咭,这算个啥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乙士兵听得嗤之以鼻的接过话道:“我听西城的老杨家,那存的冰坨子海了去了。不但分给了周围的人家,连他们那看门的出个府回趟家,都会租来一辆马车,放上不少的冰带回家消暑用。”

    “啧啧”

    而一旁的几个士兵,听了甲和乙的对话,又没有他们那么多的八卦,只能不断的发出赞叹声。

    这下子,甲和乙把头仰的老高了,跟那东城的老王家和西城的老杨家,是他们家似得。

    “驾,驾”

    “嘚哒,嘚哒”

    受着旁边几名同袍羡慕的眼神,甲和乙还准备吹嘘这连日来的所见所闻,就听得不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和驾马的人声。

 
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