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章 贯虹(2/2)

作者:曹吉利书名:大秦扶苏:开局起兵靖难 类别:历史小说
国如烹小鲜。

    大泽乡起义为什么能席卷山东六国,就是因为秦国在统一之后,除了当地的郡县长官之外,其他的官僚依然沿用了六国遗留的旧吏。

    扶苏在翻看了存档的上计文献之后,发现后世里常说的统一度量衡,也只停留在了官方的诏书上。

    山东六国的大多数地方,依然沿用着六国固有的度量衡!

    也因此而引发的赋税问题,让本就不平静的山东六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!

    比如后世里文献中常说的,‘田租口赋盐铁之税二十倍与古’,‘泰半之赋’……

    这一切在山东六国故地都是真实存在的!

    归其原因,还是度量衡的混乱造成的。

    比如扶苏看到的上计档案中,咸阳以北的云阳县有一农户,交的租税为九十七石六斗粟米。

    因为中下田都有,所以平均下来每亩田向朝廷交了一石半的粟米。

    而当年魏国的李悝有过调查,五口之家种百亩田,每亩的产量正巧是一石半!

    也就是说,如果按照这样计算的话,云阳县的农户去年什么也没有剩下!

    所以,暴秦啊!

    但魏国的度量衡,源自于周王室,一亩田长度为一百步。

    秦国的商鞅变法后,每户百亩授田,每亩田长约两百四十步!

    加上这些年铁器和农耕技巧的进步,秦人拥有的田亩面积是魏人的一倍,虽然收的赋税还是很重,但却可以勉强度日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同样的方式去收魏人的税呢?

    这就是朝廷在把他往绝路上逼!

    关中地区因为是秦国旧有之地,所以有充足的吏员去监督收税。

    衡器每年校准,收税现场还有‘监者’,防止收租时的舞弊现象,之后还有‘刻所’的吏员负责验收,在质、量上进行考核。

    最后才是颗粒归仓。

    听起来很美好是吧?

    但即便是到了后世,粮站收粮的具体情况如何,就见仁见智了……

    所以韩非才会疯狂强调‘故明君治吏不治民’。

    作为昔日韩国的宗室旁支,韩非大概见惯了人情冷暖、勾心斗角,尤其是和他亲身接触过得那些小吏。

    扶苏看着下方忙碌中的张苍,突然觉得他似乎比自己上次见到时,粗了一圈。

    嗯,他身上的官服貌似要重新定制了……

    扶苏微笑摇头,招手将公输轨叫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朕要的一百把贯虹刀可打造好了?”

    公输轨站在丹陛之下拱手说道:“回禀陛下,截止前日,一百把贯虹刀已经全部制作完成。臣这次来,特意携带了一把请陛下检验!”

    扶苏点点头,一名内侍急趋而出,旋即捧着一把长刀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这是一把在现有的环首刀基础上改进而成,刀身狭直,刀柄长约一尺,方便双手持握。

    其实扶苏本来想将它命名为绣春刀的,但考虑到老朱家有专利,所以就命名为贯虹刀,取长虹贯日之意!

    至于交给谁用,自然无需多言。

    ps:有关黍米和度量衡的内容,来源于《山西羊头山黍样实测度量衡标准考》,作者赵晓军。

    pps:感谢‘我心漫漫’、‘书友2016……9437’的月票!
上一页章节目录下一章